—————无有恐怖—————
中年佬幸福生活 从心所欲不逾矩

标月指

 华枝秋满 天心月圆


中秋佳节,恰逢台风过后,天空格外澄澈,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悬夜空,让人心生欢喜。

我参加了一场茶会,赏月之余,也了解到圆月不仅唤起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它在禅宗中亦有着启迪智慧的象征。


在禅宗的故事中,除了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的佳话,就是那首六祖惠能大师的《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


惠能大师虽然不识字,却能以通俗而深邃的偈语,表达出哲理的精髓。曾有无尽藏比丘尼质疑他:“你不识字,如何解释经典?”


惠能以月亮为喻:“真理与文字无关,真理犹如天上的明月,文字不过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位置,但手指本身并非明月。”

明朝的瞿汝稷将禅宗的公案、语录编纂成三十二卷的《指月录》,正是借用了惠能大师的明月比喻,意在提醒人们,指月的目的是让人观明月,而非观手指。同样,佛教经文中的万言千语,旨在引导人们悟道见性,而非执着于名相,纠缠于文字之中。


我不敢妄言惠能大师是否首创此喻,但我认为他可能借鉴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楞伽经》中的话:“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或者《楞严经》中的教诲:“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然而,《六祖坛经》记载,惠能大师是通过《金刚经》寻师,最终由五祖弘忍以“袈裟遮围”的方式讲解《金刚经》,使他开悟,并传以衣钵。


惠能的传法也以《金刚经》等性空经义为主。而《楞伽经》则偏向法相虚妄的唯识学派,或许大师在领悟过程中,也融会贯通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也是在执着于文字和概念吗?却没有深思这个比喻的真正含义。


这是普通人的执着,我们喜欢在语言文字中争辩和分别;而真正的修行之道,往往被语言所掩盖,从而断绝了。


甚至,如果内心过于纠结于概念的构成,再好的真理也会被心思所湮灭。


这正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谛。


在这个中秋之夜,我站在月光下,观想着自己的执着。


月光如洗,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文字的堆砌,而在于心灵的领悟。


圆月高悬,它静静地照耀着世间万物,不言不语,却传递着无尽的智慧和宁静。


我端起一杯清茶,轻抿一口,茶香与月光交织,仿佛在告诉我,生活的真谛,就在这一杯茶、一轮月、一颗心之中。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无有恐怖 » 标月指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老李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老李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FIRE!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