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恐怖—————
中年佬幸福生活 从心所欲不逾矩

写文三问

花了2个月看了印公的《华雨集》。

《华雨集》是台湾印顺法师的佛学著作中一小部分,但汇集了他一生的智慧与修行心得。 

有专论,有分判,有书信,有诗歌,杂杂总总,总分五卷有数百文。

作为教外之人,看下来,不要说一知半解,就算是翻看下来,也是坚持再坚持才勉力完成。

只因想到,印公都能以多病自身多年辛苦写作,我只是翻看都不能坚持吗?

一、两点精神

对文集中的佛法内容,我自然没有能力说些什么。

但对这位百岁老菩萨的两点修行精神还是很想说几句。

首先,印公治学之严谨令人敬佩。

他对佛教经典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解读上,更注重实证与体悟。

在《华雨集》中,他深入探讨了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对佛教的原始经典中部派思想和佛教三大思想分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释。

他的学术研究不仅基于对传统的尊重,更基于对真理的追求,这种治学态度在当今学术界尤为珍贵。

其次,印公以身作则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修行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他的生活简朴,不求名利,将一生献给了佛教的修行与传播。

他的身体力行,是对佛法最真实的诠释和最深刻的教化。

印顺法师的一生,是对“人间佛教”理念的最好实践,他将佛教的智慧融入生活,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二、三问三省

我也经常在写点文字,在受《华雨集》的启发后,我想写作前进行三问自省:1、是否利他自利;2、是否慈心为念;3、是否无所得心。

1、利他自利

首先要考虑的是,我的文字是否能够给他人带来利益,同时也能让我自身得到成长和提升。

利他自利是一种双赢的思维模式,它要求我们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不忘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在写作中,这意味着我需要思考我的文字是否能够为读者提供价值,是否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获得启发或是感受到慰藉。

同时,我也要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和提升,使我的写作技能和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把利他放在自利前,我想了很久。虽然和传统的自利利他只是简单调整了次序,但我觉得更符合印公的实践精神。

2、慈心为念

中华民族的慈文化已经是华人重要DNA,应该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要求我们对所有众生怀有慈悲之心。

我很少考虑用在写文上,在开启这个公众号之后,我总想在这能恣意挥毫吐槽工作生活中的满地鸡毛。

而在《华雨集》第五卷的书信中,我看到印顺在驳斥一些观点时候,用语慈悲而有力,文字充满了善意和关怀。

我想试试不仅仅要避免使用攻击性、歧视性或是伤害性的语言,更多是要用一种温和、理解和包容的态度来表达我的观点。

即使在批评和反驳时,也要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以促进对话和理解,而不是制造对立和仇恨。

3、无所得心

无所得不是无所有,也不是什么放下,什么看空。

是了无挂碍,不执着于结果,而是专注于过程和实践。

在写文上,我不应该过分关注文字的关注点赞和外界的评价,而是要专注于写作本身,享受创作的过程。

无所得心让我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

它也提醒我,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像印公一样,为了传达真理、分享智慧和启发思考,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名誉。

三、行则将至

正如《荀子·修身》中所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写文之路虽然不能说是坎坷漫长,但流于世俗也是无趣一生。

只要慢慢实践,印公的精神总能相应相长。

岁月虽有伤痕,但亦有光芒;

眼中有山河万里,何惧几分秋凉。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无有恐怖 » 写文三问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老李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老李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FIRE!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